今天要跟分享一座很特色的廟宇給大家認識,就是位於
新竹縣新埔鎮的
褒忠亭義民廟,褒忠亭義民廟因林爽文事件而建,也祭祀著戴潮春事件中壯烈犧牲的客家義軍,祭祀範圍包含新竹、
桃園,是座縣定古蹟的廟宇,而每年的義民節祭典更是登錄國家重要民俗與縣定無形文化資產之一。在台灣族群中客家、閩南、原住民皆有為義民建廟者,其中以客家族群為最大宗,褒忠亭義民廟與
高雄六堆忠義亭更是台灣宗教文化中兩大義民信仰之聖地。
首先先帶大家認識一下義民信仰,
義民爺是台灣本土特有神明,不同於大家常見的
媽祖、
關聖帝君、
玄天上帝、
福德正神等,義民信仰在台灣已有了200多年的歷史,由於義民爺是守護鄉里而犧牲的義士,華人的宗教信仰系統分為「神」、「鬼」和「祖先」三者,死後有子孫祭祀者為「祖先」,無人祭祀的稱為「鬼」,對社稷家園有德有功受眾人祭祀則為「神」。義民爺由於戰死沙場,在「非客家族群」的角度時義民爺可能會被認為無主孤魂,但在「客家族群」中義民爺是守護家園的神祇,不同於有應公信仰,所以大家別再搞混了喔。
褒忠亭義民廟的建立,追朔至林爽文事件,林爽文發兵攻下彰化城,殺害清朝官員,向北攻下竹塹城(新竹),往南進攻進攻諸羅,引發全台多處發生戰事,桃竹苗客家地區的民眾為保衛家園,組織義民軍抵抗林爽文部隊,林爽文事件平定後,鄉民撿集死難者遺骸,合葬於現址,清朝乾隆皇帝頒給客家地區「褒忠」匾額以示嘉獎,之後鄉里義首出面呈請建廟,褒忠亭義民廟建造完成,自乾隆末年開始發展分香。
義民節祭典有「挑飯」、「春秋二祭」與「中元聯庄」祭典,挑飯祭典源自客家先民挑著飯菜到戰場犒軍開始,今日演變成迎回
義民爺令旗及香旗過爐,再恭迎至各祭典區及普施場,這段期間各區信眾用煮熟剁盤,切片之豬、魚、雞、鴨、鵝等肉食與其他飯菜作祭品,再回到廟裡祭拜,並要擺上碗筷;「春秋二祭」則是在兩個日期舉辦,春祭為清明節前一星期舉行,秋季則是11月舉行;而「中元聯庄」雖本質上是宗親集體性的追悼,但擴大延伸至關懷無主孤魂。
再來介紹
褒忠亭義民廟環境,來到義民廟廟前大大的廣場,使人心胸開闊、神清氣爽起來,而廟埕旁的兩側有不少客家美食餐廳,大家可以在這品嘗到美味的客家粄條與客家小炒,一旁有一座觀光公園,很適合闔家來這踏青,不少家長會帶著小孩來這跑跑跳跳;來到義民廟內,廟內所供奉的不是神像,而是以牌位為主,除了守護鄉里的義民爺外,還供奉著三山國王、觀世音菩薩、神農大帝、福德正神等諸神;除此之外義民廟也參與許多社會服務,如資助清寒學童獎學金等,整體來說褒忠亭義民廟是結合了先民的精神與公益關懷的宗教文化組織,如果各位信眾有空,也可以來這參拜義民爺,品嘗客家美食,讓心情感受一下義民廟給人心神放鬆的感覺。
以上圖文為【拜好廟求好運】拍攝撰寫,如需引用請註明來源,若其他廟宇需要合作報導,請來加入我們
LINE官方帳號洽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