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拜大百科是站長的走訪廟宇、查詢書籍資料、蒐集網路資料、由宮廟及宗教推廣朋友提供而來,希望透過拜拜大百科,幫助廣大的信眾朋友可以獲得一些拜拜的小知識,希望各位信眾朋友透過拜拜大百科認識拜拜時所需要注意的禮節,拜拜沒有很複雜,心誠則靈。
九龍三公是台灣民間信仰的少見的信仰神祇,其信仰源自於福建。九龍三公是指南宋末年的三位忠臣,分別是祖父魏了翁、父親魏國佐以及魏天忠。其中,魏天忠為了保護宋端宗,代替他飲鴆殉節,忠烈事蹟感人肺腑。明太祖朱元璋感念魏府三代忠良,追封他們為九龍三公。九龍三公信仰在福建泉州一帶十分盛行,後來隨著移民傳入台灣。台灣最早奉祀九龍三公的廟宇是位於嘉義縣布袋鎮的布袋嘉應廟,已有360餘年歷史。
雖然九龍三公為南宋三代忠臣,但主要事蹟以魏天忠流傳較為廣泛。南宋年間元軍南侵,魏天忠與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護駕幼主端宗與弟南遷到泉州,因泉州招討使閉城不納,二帝走散,並遭受到元軍追擊,元軍迫使宋端宗服毒自盡,隨行宋君臣皆驚慌失色,唯獨魏天忠挺身而出,斥責元使,代端宗龍袍加身飲毒自盡,藉以欺騙元軍,讓小皇帝得以脫身保命。
也因為魏天忠引毒自盡,死後全身發黑,兩眼圓睜的形象流傳於世。當時人們感其忠烈,厚禮葬於九龍溪畔虎頭山,營造魏公墓,供人瞻拜。待元朝覆滅,明太祖重整朝綱,感念魏府三代忠良,特追封其三代為:九龍三公尊號,並敕建祠曰『昭明宮』祀享。每年的農曆五月初四為聖誕之日。
九龍三公信仰在台灣發展已有數百年歷史,主要南台灣於嘉義縣布袋鎮一帶,當初玉井蔡氏先人隨鄭成功部隊來台,定居布袋嘴,主因布袋嘴與故鄉晉江東石很相似,東石居民紛紛遷移至布袋嘴附近,而九龍三公信仰在台灣有許多特有習俗,例如:布袋嘉應廟的燒王船、新塭嘉應廟衝水路,當是一種為當地祈福的宗教儀式。
九龍三公信仰在台灣的發展,與台灣的移民史息息相關。早期移民來台,為求心靈寄託,往往會將家鄉的信仰帶到台灣。九龍三公信仰正是如此,隨著福建泉州移民的遷徙,而逐漸在台灣傳播開來。九龍三公信仰體現了忠君愛國、捨身取義的傳統美德,也提醒信眾一種高尚的精神,也成為守護台灣這塊土地與人民的神祇。
以上就是我們幫各位信眾們整理的拜拜大百科,希望可以幫助剛接觸拜拜文化的朋友們,一起來拜好廟求好運,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
(以上內容為傳統民俗文化,請勿過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