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仔口福安宮 - 拜好廟求好運 | 台灣民俗宗教文化推廣

您好,歡迎來到拜好廟求好運,已累積 100萬人 造訪本站查詢宮廟資訊,已刊登了 8,474 間廟宇資料。
拜好廟求好運|台灣民俗宗教文化推廣 LOGO
好廟公告

台南市白河區 店仔口福安宮 內政部/縣市政府 寺廟登記許可

店仔口福安宮代表照片
Pbdragonwang - 自己的作品
主祀神明
天上聖母/媽祖
供奉神尊
所在地址
台南市白河區中山路124號
參拜體驗
3篇
宮廟服務
尚未設定廟宇服務項目,若您想提供店仔口福安宮的資料給我們,跟網站上的信眾結緣,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提供,謝謝。

店仔口福安宮 介紹

【WIKI維基百科提供】
白河福安宮又稱店仔口福安宮,位於臺南市白河區,主祀天上聖母,是白河地區的重要廟宇,又稱「大廟」。關於該廟的建立年代有許多說法,但因為該廟乃分祀自後壁區下茄苳泰安宮,故確切年代應在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以後。該廟在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期間遭到拆毀,二次大戰後才由地方信眾組織委員會討回廟地,並在1975年改建成今貌。

【沿革】
◆ 創建年代
關於白河福安宮的創建年代,歷來有數種說法:
康熙卅五年(1696年)《福安宮沿革誌》、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臺南縣志稿‧人民志》、康熙末年《臺南州祠廟名鑑》、乾隆年間《臺灣寺廟概覽》、乾隆四十年(1775年)《南瀛文獻》、乾隆末期《南瀛老街誌》、嘉慶年間《臺南縣寺廟大觀》。

張耘書《臺南媽祖信仰研究》一書認為白河福安宮既然是分香自下茄苳泰安宮,而泰安宮又應該是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所建,自然建立時間會在這之後,約是乾隆末年或更晚。

◆ 清朝與日治
根據廟方說法,福安宮是由當地首富吳文秀所倡建,邀集附近13街庄之仕紳開會後,決定在位居中心的店仔口街建廟。而在建廟之後,當地富豪徐聖、黃盛、蘇某等在道光十七年(1837年)集資改建,而後在光緒年間亦有所整修。

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期間,官方以「寺廟整理」為由,拆毀了白河地區的廟宇,福安宮亦遭到拆毀,原址改建成白河警察派出所底下的「聯合保甲事務所」。福安宮的神像則被沒收到新營郡役所警察課,但當地仕紳吳獅偷藏了二聖母與三聖母神像,林濟恆則偷藏了二聖母副尊。

◆ 民國時的重建
日本二戰投降後,1945年吳獅在警察郭朝滄的協助下迎回了福安宮的12尊神像,與先前被偷藏的3尊神像一起暫時供奉在新厝仔吳祖祠堂內。同年地方信眾組織了福安宮管理委員會,向新營區警察所長陳請,在次年將廟地討回,把事務所改回廟宇。而當地其他在日治時期遭到破壞的廟宇之神明,也被迎到福安宮內供奉。也因為如此,原本依附在文昌祠(店仔口文祠)的「玉山書院」也遷入福安宮內,民國四十二年(1953年)1月20日當地文人林春水即在此成立「玉山吟社」。

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發起重建,於民國六十四年(1975年)完成前後殿工程,次年起連續三年都舉辦了遶境活動,即「十三街庄香」。然而此後又因故中斷,直到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才恢復舉辦。

【十三街庄香】
十三街庄香形成於清朝時期,或可追溯至建廟之初。日治時期的明治三十年(1897年)左右還有舉辦一次,但後來因為種種因素而停辦。民國時期廟宇改建後曾經恢復舉辦連續三年,但又因故中斷,後來在2010年5月3日才恢復舉辦。

戰後的十三街庄香大致分為籌備、遶境、祝壽三個階段,舉辦時間約在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前三日,參與人員事前需要茹素三天。遶境時按例由二媽擔任主帥,廟中其他神明同行。三天的遶境會分別以綠紅黃三色代表,各路線安排一領隊執該色隊旗。早年全程都是以步行完成,但後來其中一段跨越急水溪的溪底小路因水患而毀,故此段改為搭車。而過去每晚媽祖都會回鑾福安宮,現已改為駐駕於當天最後抵達的廟宇。

◆ 遶境範圍
1970年代以前的香路涵蓋了白河、後壁、東山三區,1976年時主要是馬稠後關帝廟以及偏遠的後壁土溝、大林等地退出遶境範圍。2010年以後大致沿用1976年的範圍,但早期路線是用「角頭」為據點,現在則改以「宮廟」為據點。

店仔口福安宮 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

阿佑 說:
白河的大廟
King 說:
每一次回家鄉就會想來大廟走走拜拜保平安
hoho 說:
到白河一遊,入廟參拜… 前殿祭祀媽祖,後殿奉祀觀世音菩薩…
分享您的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

請各位信眾留下參拜心得時不要透露出個人資訊,也請不要寫到有關於政治、謾罵、色情、商品買賣相關訊息,希望各位信眾可以協助維護討論區風氣,若您需要進行商業訊息曝光,請加入我們廣告刊登使用的官方帳號與我們聯繫。
使用表情符號可能會導致留言出現亂碼,請盡量不要使用,謝謝。

熱門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