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左營】蓮池潭10+間特色宮廟訪廟介紹,來趟深度的宗教之旅 | 拜好廟求好運 找到與您有緣的信仰

您好,歡迎來到拜好廟求好運,已累積 100萬人 造訪本站查詢宮廟資訊,已刊登了 9,715 間廟宇資料。
拜好廟求好運|台灣民俗宗教文化推廣 LOGO

站長報報

站長報報是透過站長的視角,去走訪宮廟,與宮廟執事人員、信眾訪談,用另一種方式來述說每一間宮廟與人的故事,透過故事帶大家用另一種角度來認識每一間宮廟,台灣的宮廟文化不單只有廟會活動,更有濃濃的人情味與故事。

好廟公告

 大家有去過高雄左營的蓮池潭嗎?清澈的湖水倒映著藍天白雲,景色優美宜人,是許多遊客來到高雄必訪的景點。但你知道嗎?在蓮池潭周邊,更是廟宇林立,香火鼎盛!今天,就讓站長,帶大家深入探索蓮池潭畔的宮廟文化,下次來到蓮池潭,除了欣賞湖光山色,不妨也安排一趟宮廟巡禮,感受一下這裡濃厚的宗教人文氣息,讓你的旅程更加豐富精彩!

 蓮池潭,舊稱蓮花潭、蓮潭埤,是高雄左營區一顆閃亮的明珠,不僅是高雄最大的半人工湖,更是觀光客絡繹不絕的熱門景點。早在1686年,鳳山知縣為了興建文廟,便巧妙地將蓮池潭規劃為泮池,並在池中遍植蓮花。每當蓮花盛開時節,清香四溢,令人心曠神怡,「蓮池潭」的美名便由此而生,更被列入鳳山八景之一。

 歷經歲月的洗禮,1705年再次的濬修,更讓蓮池潭增添了迷人風采。湖畔的半屏山,山勢巍峨,造型獨特,與湖中倒影相互輝映,尤其在夕陽西下時分,金黃色的光芒灑落湖面,波光粼粼,构成一幅絕美的「蓮潭夕照」,令人流連忘返。

 更令人驚奇的是,蓮池潭周邊可說是廟宇密度極高的區域,方圓500公尺內竟有超過20座宮廟!這次,身為拜好廟站長,就精選幾間特色廟宇,帶領大家一同認識,感受蓮池潭獨特的宮廟文化魅力

鳳邑舊城城隍廟:歷史悠久的守護神

 首先來到的是「鳳邑舊城城隍廟」,主祀威靈顯赫的城隍爺。這間廟宇的歷史可追溯至1704年,與鳳山縣衙門同時期建立,最初僅是簡樸的草寮,用以祭祀城隍爺。到了1718年,時任鳳山知縣李丕煜先生,深感縣城不可無城隍廟,便慷慨捐出俸祿,興建了這座莊嚴的廟宇。

 鳳邑舊城城隍廟在當時的管轄範圍可是非常遼闊,從現在的高雄港、恆春,一直到鳳山旗山,都在城隍爺的庇佑之下。後來,因為林爽文事件,鳳山縣的縣治遷移至今日的鳳山區,舊城的城隍廟也因此被稱為「舊城城隍廟」,更顯其歷史地位的特殊。

 歷經數百年的風霜,鳳邑舊城城隍廟也多次進行修建與重建,最近一次的大規模整修於2018年完成,讓廟宇的環境更加完善莊嚴。走進廟內,感受歷史的沉澱,向城隍爺祈求平安順遂,也是來到蓮池潭一趟不可錯過的體驗。

左營慈濟宮:龍虎塔鎮守蓮池潭

 接著來到香火鼎盛的「左營慈濟宮」,主祀醫術高明的保生大帝,當地人親切地稱為「老祖廟」。而慈濟宮最著名的地標,莫過於那聳立於蓮池潭畔的「龍虎塔」。

 左營慈濟宮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鄭時期,據說,廟中供奉的保生大帝神像,是跟隨著鄭成功的軍隊一同來到台灣的。在清朝時期,慈濟宮就已是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日治時期,為了興建左營軍港,慈濟宮曾被迫拆遷,保生大帝的神像也輾轉寄居多處,直到民國39年,信徒們才在埤子頭購地重建廟宇,將保生大帝迎回供奉。

 民國63年,左營慈濟宮興建了龍虎塔,這座高聳的佛塔不僅成為了高雄的代表性地標,更為慈濟宮增添了濃厚的觀光色彩。龍虎塔的設計十分獨特,遊客可以從龍口進入,再從虎口離開,象徵著「趨吉避凶」,走一趟龍虎塔,不僅能欣賞蓮池潭的湖光美景,更能祈求平安吉祥。

左營洲仔清水宮:全台首創自動收驚椅

 來到「左營洲仔清水宮」,主祀法力無邊的清水祖師,又稱洲仔祖師廟或蓮池潭祖師廟,是興隆內外里十三公廟之一。洲仔清水宮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85年,當時有移民自中國大陸奉請清水祖師與天上聖母神像來台,並在半屏山下搭建草寮供奉。由於神像歷史悠久,神蹟靈驗,因此香火鼎盛。

 日治時期,原有的廟地被徵收,鄉民便將祖師神像請入洲仔庄內,建立小廟奉祀,稱為「洲仔祖師廟」。1937年後,政府在廟旁設立了「國語講習所」,並開始收繳台灣民間信仰神像,所幸當時有熱心鄉民冒險私藏神像,才讓珍貴的神像免於被收繳的命運。

 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鄉民們共同決議將講習所與廟宇合併擴建,正式定名為「清水宮」,並在夜間開設夜校,教授漢文和官話,對地方教育貢獻良多。左營洲仔清水宮最特別之處,莫過於廟中設置的「自動收驚」椅子,信徒只要誠心向清水祖師祈禱後坐上椅子,即可體驗「自動收驚」,而且完全免費,非常特別靈驗,有機會一定要來體驗看看!

元帝廟北極亭:東南亞最高水上玄天上帝神像

 接著來到氣勢磅礴的「元帝廟北極亭」,主祀北方鎮守之神玄天上帝,北極亭是由左營元帝廟與豐穀宮共同管理。民國71年,玄天上帝降臨指示,每年三月初三午時,需安奉黑令旗於蓮池潭水域中央。到了民國78年,兩間廟宇的香爐同時發爐,經請示神明後,決定在黑令旗安奉處興建北極亭。

 工程於民國80年動工,歷時四年於民國84年竣工,北極亭也成為蓮池潭最受矚目的地標景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尊巨大的玄天上帝神像,高達七十二台尺,手持三十八點五台尺長的七星寶劍,威風凜凜地矗立在蓮池潭中央,是東南亞最高的水上神像,氣勢非凡,令人嘆為觀止!

 北極亭不僅外觀雄偉壯觀,內部結構也十分精緻。從寬闊的拱橋進入山門,兩旁有風、調、雨、順四大天王鎮守,橋的兩側則有趙元帥和康元帥,各率領十八官將,共同護佑著地方安寧。

護安寺:佛道共存的寧靜之修行聖地

 在眾多宮廟之中,「護安寺」顯得格外清幽寧靜,主祀三寶佛觀世音菩薩玄天上帝,是一間佛道合一的廟宇。護安寺的起源可追溯至民國46年,左營城北里的李火財先生在家中設立了「慶雲堂」,供奉觀世音菩薩,為附近居民排憂解難。由於神蹟靈驗,信徒日漸增多。後來,玄天上帝也時常降駕濟世,於是在民國48年增塑金身一同供奉。

 民國50年,李火財先生因故搬遷,並將觀世音菩薩神像一同帶走,信徒們商議後,決定另塑菩薩聖像,並覓地遷址。後由信徒借地建瓦厝設立壇堂,於民國51年安座,並更名為「濟生堂」。隔年又增祀了大勢至菩薩和東嶽大帝。民國56年,原堂址面臨改建,信徒們便捐獻蓮池潭旁的菜園地,於民國101年正式改宮為寺,並承嘉義三寶山靈嚴禪寺法脈,成為今日所見的護安寺

左營啟明堂:文武聖殿 弘揚儒道文化

 「左營啟明堂」主祀文武聖人,也就是儒家聖人孔子與武聖關聖帝君。啟明堂的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期1899年,當時日本政府壓制台灣傳統文化,地方人士為了保存傳統信仰,便設立了明德堂,以五公菩薩為主神,並開始訓練鸞乩,透過扶鸞濟世。

 1903年,舊城關帝廟因年久失修,啟明堂的信徒們不忍關聖帝君神像蒙塵,便將關帝神像迎回明德堂供奉。同年,孚佑帝君降鸞,將堂號改為「左營啟明堂」,並改以關聖帝君為主神,與孔夫子一同供奉,成為儒道合一的廟宇。

 1926年左營啟明堂成立「樂善社」,專責「聖諭宣講」與「慈善事業」,積極推動社會教化。之後,啟明堂又陸續興建了春秋御閣、凌霄寶殿和三官殿等宏偉建築,使得廟宇規模更加完善,成為弘揚儒道文化的重要場所。

左營天府宮:追溯明鄭 三太子護佑平安

 「左營天府宮」主祀威靈顯赫的中壇元帥三太子,天府宮的歷史相當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鄭永曆年間,鄭成功領軍驅逐荷蘭人、開台闢地之時。當時,泉州柯姓先民跟隨鄭成功來到台灣,為了祈求海上平安,便從家鄉帶來了中壇元帥、朱府千歲和福德正神的神像,最初供奉在台南市六甲區果毅後的自宅中。

 後來,柯氏族人為了生計遷居左營,便將神像安奉在祠堂中,繼續虔誠祭拜。經過多年的發展,柯氏族人為了讓更多人能一同敬拜神祇,決定在左營蓮池潭畔興建廟宇。於是在1980年(民國69年),左營天府宮進行了重建,才有了今日莊嚴巍峨的廟貌。

左營元帝廟:古老公廟,水上神像

 「左營元帝廟」,同樣主祀玄天上帝,是興隆內外里十三公廟之一,更以一尊巨大的東亞最高水上雕像聞名全台(與北極亭的玄天上帝神像應為同一尊)。元帝廟的歷史同樣十分悠久,創建於明鄭永曆二十年(西元1666年),可說是與鄭成功開台闢地同時存在。

 最初,左營元帝廟僅是一間小小的公祠,直到康熙五十三年才開始動工興建,並於康熙五十六年完工,當時的廟名為北極大帝廟。歷經多次修建,到了民國61年,信徒們生活逐漸富裕,便決定重建廟宇,並將廟名改為元帝廟。

左營紫玄宮:武陣獅頭 傳統文化

 相較於其他大型宮廟,「紫玄宮」顯得樸實而內斂,主祀達摩祖師。走進紫玄宮廟內,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廟中陳列的各式陣頭兵器與獅頭,彷彿走進一座小型民俗文物館,可以感受到廟宇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雖然紫玄宮不像其他宮廟那般雄偉華麗,但它卻是當地居民重要的信仰中心,默默地守護著這片土地。

仙樹三山宮:榕樹公庇佑 哈囉市場守護神

 「仙樹三山宮」主祀仙樹爺公和三山國王,是當地歷史悠久的信仰中心,更是熱鬧的哈囉市場的守護神。仙樹三山宮的歷史可追溯到明鄭時期,當時許多來自福建的移民來到台灣,也將家鄉的三山國王信仰帶了過來。

 傳說,有一尊三山國王的神像被先民遺留在芒果園的一棵榕樹下,後來竟被榕樹的樹根緊緊包覆,形成神樹奇觀,但神像依舊靈驗顯赫,庇佑著當地居民。因為這尊神像是在榕樹裡被發現的,所以就被稱為「仙樹爺公」。現在的廟宇則是在民國一百零二年(2013年)完工,成為當地重要的信仰與文化地標。

埤子頭鎮福廟: 三百多年土地公廟

 「埤子頭鎮福廟」主祀福德正神土地公,是蓮池潭周邊歷史最為悠久的土地公廟,創建於明末永曆年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最初,鎮福廟僅是一個簡樸的土塊竹造小屋,被稱為「鎮福社」。1825年曾與舊城一同整修,但在二次大戰時不幸毀於戰火,1945年再次修繕。

 到了西元1961年,廟宇結構已腐朽不堪,再次進行整建。西元1969年,因都市計畫,鎮福廟搬遷到現址,並在1983年於原址興建鎮福廟,於1984年完工落成。現在的鎮福廟是一棟三層樓的現代化建築,廟體位於三樓,樓下則作為里辦公處及活動中心使用,可說是兼具宗教信仰與地方服務的功能。

順天宮:池府王爺 護佑平安

 「順天宮」主祀台灣民間信仰中非常重要的神祇之一池府千歲。傳說池府千歲本名池夢鯉,是隋唐時期人士,為人仁慈正直,富有正義感。祂不忍生靈受瘟疫之苦,毅然決然以自身承受所有瘟疫,保佑了萬民的平安,因此被尊奉為神明。

 池府千歲的神像通常威嚴而慈祥,許多信徒深信,只要虔誠敬拜池府千歲,就能得到祂的庇佑,遠離瘟疫與災禍。順天宮雖然規模不大,但在當地信徒心中,卻是重要的信仰寄託。

白龍庵五福大帝:瘟神鎮煞 保境安民

 「白龍庵五福大帝」主祀五福大帝,五福大帝在民間信仰中被視為掌管瘟疫的瘟神,具有鎮煞驅邪、保境安民的神力。白龍庵五福大帝廟廟殿規模不大,面開三門,內部設有三座神龕。正殿上方懸掛著「玉敕瘟㾮主宰陰陽大總巡五福大帝」匾額,彰顯五福大帝的神威顯赫,是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

積善宮:客家守護神 三山國王

 最後來到隱身在蓮池潭巷弄之內的「積善宮」,主祀客家人的守護神三山國王。三山國王是客家地區重要的信仰神祇,積善宮除了三山國王之外,也供奉著孚佑帝君呂洞賓與天上聖母,同樣是當地的信仰中心之一。積善宮的存在,不僅是居民的信仰寄託,更扮演著傳承客家文化、凝聚社區力量的重要角色。

 蓮池潭周邊的宮廟,每一間都擁有豐富的歷史故事與獨特的文化特色,漫步在蓮池潭畔,微風輕拂,欣賞湖光山色的同時,不妨也走進這些古老的宮廟,感受莊嚴肅穆的氛圍,聆聽神祇的傳奇故事,體驗一場結合自然美景與宗教人文的深度之旅。

 下次來到高雄左營蓮池潭,別忘了將宗教巡禮也排入你的行程中,相信你一定會對這裡的宮廟文化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以上圖文為【拜好廟求好運】拍攝撰寫,如需引用請註明來源,若其他廟宇需要合作報導,請來加入我們LINE官方帳號洽詢,謝謝!

好廟推薦

加厚吸汗籃球襪加厚吸汗籃球襪
NT$ 22 元起
懸掛式懶人支架懸掛式懶人支架
NT$ 139 元起
成人醫療口罩30入成人醫療口罩30入
NT$ 119 元起
DHC綜合維他命DHC綜合維他命
NT$ 103 元起
免打孔風水門簾免打孔風水門簾
NT$ 200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