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城隍廟 - 拜好廟求好運 | 台灣民俗宗教文化推廣

您好,歡迎來到拜好廟求好運,已累積 100萬人 造訪本站查詢宮廟資訊,已刊登了 8,497 間廟宇資料。
拜好廟求好運|台灣民俗宗教文化推廣 LOGO
好廟公告

嘉義市東區 嘉義城隍廟 內政部/縣市政府 寺廟登記許可

嘉義城隍廟代表照片
迺寶島,看神厝粉絲團提供
主祀神明
城隍爺/霞海城隍
供奉神尊
所在地址
嘉義市東區吳鳳北路168號
參拜體驗
18篇
宮廟服務
尚未設定廟宇服務項目,若您想提供嘉義城隍廟的資料給我們,跟網站上的信眾結緣,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提供,謝謝。

嘉義城隍廟 介紹

【WIKI維基百科提供】
嘉義城隍廟,是奉祀諸羅縣城隍綏靖侯的道教廟宇,位於嘉義市東區,於清治時期在台灣府諸羅縣官府最初創建的城隍廟,也是諸羅城的三大古廟之一,也是見證嘉義地方歷史以及文化信仰中心。

當時諸羅縣管轄區域南至新港溪(台南市新市區)、北迄基隆包括宜蘭、花連、台東一帶等,都是諸羅縣城隍爺信仰祭祀範圍內。立廟至此香火鼎盛,所供奉在正殿的城隍爺乃為台灣本土雕刻,神貌呈現細緻莊嚴。目前列屬國定古蹟。

【建廟沿革】
清治時期
清治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諸羅縣周鍾瑄知縣,謂城隍即城池之意,既有城池,必有城隍,方可以迓神庥而妥神靈。由知縣乃捐獻六百餘兩銀,鳩材捐俸,與建城隍之廟時,並有參將阮蔡文幫捐四十兩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冬建成。初創建立是屬縣級城隍,興建於縣署之左(昔城內中和街,即今忠孝路東市場東側)三川門、有堂(正殿)、有寢(後殿)、有護廊、四垂亭、龍虎井為七包三進大廟,周鍾瑄撰記立碑,詳述始末。初創時的城隍廟,不免堂廊制陋,棟楹均取小木,垣牆悉繕泥土,日炙雨淋,歷數十載。雍正十年(1732年),知縣馮盡善商諸邑紳,士紳陳君陸等負責募捐及重新修繕。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歷數三十多餘年,廟宇如木如垣,傾欹剝蝕,時恐將崩之患,新任邑宰張所受,因感念城隍澤惠萬民,燮理陰陽,功濟寰宇,佑護境民,係由張所受捐出廉俸,邑紳林振魁等董事負任重建大任,幸都人士輸誠樂助,共得銀兩二千餘金。同年十月動土重建,並於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落成,而成為宮室的莊嚴高聳,冠於諸羅全城,為當時諸羅城最壯觀的廟宇。張所受並撰立碑「重建城隍碑」詳述始末。

日治時期
日治昭和十一年(1936年)五月,城隍廟徹底新建的工程,由時任嘉義市尹伊籐英三發動勸募,諸位士紳及眾多善德捐款達九萬多日圓,準備將舊有廟貌徹底新建,翌年動工,於昭和十五年十月竣工。其中,城隍廟聘請到福建泉州大匠師王錦木[註 4]來規劃設計,主體座向「座東朝西」,廟體建築風格「泉州溪底派」。正殿、後殿夾拜亭之「工」字形平面建築格局。整體建築共分三川殿、拜亭、正殿、後殿四大部份,其最大特色是在正殿部份安設許多看架斗栱,屋頂形式皆為重簷,拜亭八卦藻井匠藝,正殿步口及次間看架斗栱,全由榫卯鬥成,不用一釘一鉚,巧奪天工,莊嚴肅穆,也是王錦木匠師首席代表第一個建築作品。

石雕部分,則是由惠安石匠蔣氏家族的石匠師等人來完成,其龍柱、石獅、壁堵為精雕細琢、活靈活現,另外有施天福[永久失效連結]鹿港石匠師在大門左右兩側各中間的鏤空石雕作品也是靈活生動、精湛雕刻。交趾陶則有兩位大師林添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陳專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傑出作品在廟內左右兩側互別描頭,細膩傳神。林添木製作靠虎門左側之三則故事:後漢高祖民間傳說的故事「白兔記」、三國演義裡的故事「關羽保二嫂」、包公民間傳說裡的故事「貍貓換太子 」。陳專友則製作靠龍門右側道教神話故事:封神榜大戰九曲黃河圖。

兩人也是交趾陶兩大流派的傳人為 寶石釉:「葉王」 及 水彩釉: 「洪坤福」。在這機緣和巧合之下而林添木是葉王的徙孫而洪坤福是陳專友的師傅,造就出交趾陶界有名「拚場」拚的不止是雙方手工藝。,尤其是在「至誠前知」匾下方有一排中間交趾陶的一半是林添木大師另一半是陳專友大師這個是也是少之有少的拚場技藝作品也絕無僅有傳為佳話。另在繪畫部分,三關六扇門其畫風精緻、神韻生動的門神,則為為彩繪大師陳玉峰的作品。

民國時期
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城隍廟增購後殿大樓地基,以當時神尊實在太多而無法放置,同年歲末拆除後殿,重建大樓為六層,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完工後,同年10月並舉行乃入火大座儀式,而拜/正殿保留者日治時期廟貌。大樓規劃是由出自匠師謝自南之手。

【相關歷史】
敕封尊號
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間發生戴萬生之役,戴軍舉眾圍攻諸羅城三次,眼看諸羅城就要攻破了,整個諸羅城人心惶惶,知縣白鸞卿到城隍廟請示城隍爺由知縣抽籤詩,城隍爺蒙示全句籤詩:「閤家人安泰,名利兩興昌,出外皆大吉,有禍不成殃」,由知縣解讀籤詩,告訴全城人民「有禍不城殃」,使得人心遂定保住全城。此事於同治十三年由欽差辦理臺灣海防大臣沈葆楨上奏朝廷因諸羅城隍神有助守城池有功,因此在光緒元年(1875年),德宗皇帝敕封諸羅城隍尊神加封號曰「綏靖」,(縣城隍)顯佑伯被加封為(州城隍)綏靖侯,是當時台灣府各縣級城隍中唯一敕封尊號的神祇。

媽祖移駕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天妃宮(周鍾瑄縣令所建起)廟址在諸羅城,署之南方,城隍廟之北,原是諸羅城內三大古廟之一。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嘉義知縣單瑞龍擴大重建後並更名為大天后宮。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三月時發生了丙午大地震,不幸震垮了當時嘉義市區以及大天后宮,大地震過後為了重整嘉義市區和開闢新道路(今忠孝路、光彩街)而將震垮的大天后宮拆除並未重建。當時信眾將媽祖娘娘的神尊和其它宮內神尊移駕到城隍廟後殿供奉(現今媽祖殿)。 (周鍾瑄縣令同為「城隍廟和大天后宮」清代官廟劊建者)

眾神歸天
日軍準備發動侵華戰爭,台灣總督府深怕台灣民眾生變,於昭和十一年(1936年),嘉義市尹川添修平執行當時台灣總督府任務而進行眾神歸天政策,諸多寺廟拆廢並設置了濟美會統一收歸嘉義市各個寺廟廟產,而當時地方仕紳極力反對下才保留下了三座寺廟,城隍廟、地藏庵、南門廟。道教的神尊合祀在城隍廟(神廟),佛教的佛像合祀在地藏庵(佛廟),儒教的神祇合祀於南門廟(聖廟),其餘副神尊一律沒入市府倉庫慢慢消毀,放棄台灣神明信仰推皇民化運動改信日本神道教,乃當時宗教界一大浩劫。

【建築設計及祀神樓層】
嘉義城隍廟共有三川殿、拜亭、正殿、後殿四部分,其中三川殿、拜亭、正殿現為日治時期所興建建築物,後殿則於1980年改成今日高樓建築樣貌,其廟內的雕刻、彩繪、泥塑等均深具文化價值,城隍廟主祀諸羅縣城隍尊及神綏靖侯。

前殿
拜殿主祀:城隍尊神;陪祀:范謝將軍
正殿:主祀:正殿大城隍尊神、開基城隍尊神;陪祀:藥師琉璃光佛、文武判官、司爺、初創城隍廟周鍾瑄神像
正殿右側(前):福德正神、(中間)吉勝堂什家將:陳文差、甘將軍、謝將軍、劉大神、帆大神、(文)李判官(後):陳聖王公
正殿左側(前):速報司爺、(中間)吉勝堂什家將:劉武差、柳將軍、范將軍、洪大神、金大神、(武)魏判官(後):陰陽公、虎爺公
後殿(嘉義大天后宮) 一樓

媽祖殿 主祀:媽祖娘娘、右側:城隍夫人[永久失效連結]、左側:註生娘娘
左右兩側:十八司爺(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五路財神殿 主祀:東路財神蕭昇、南路財神陳九宮、中路財神趙公明、西路財神曹寶、北路財神姚少司

二樓觀音佛祖殿 主祀:觀音佛祖、彌勒佛 左右兩側:十八羅漢

三樓水仙宮殿 主祀:水仙尊王大禹;文昌殿 主祀:文昌帝君;姻緣殿 主祀:大婚公、月下老人

四樓五恩主殿 主祀:五恩主公(關羽、呂洞賓、張單、王靈官、岳飛)

五樓三清殿 主祀:三清道祖(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六樓凌霄寶殿 主祀:玉皇大帝、右側:南斗星君、左側:北斗星君

嘉義城隍廟 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

雲寶寶 說:
參拜後神清氣爽
祥哥 說:
如遇挫折委屈不平等事,可請城隍爺爲你主持公道 匡正是非
喬西 說:
城隍爺氣勢如虹、威嚴無比,一進來廟裡就感覺到與眾不同。
阿維 說:
嘉義城隍廟,是奉祀嘉義縣城隍綏靖侯的道教廟宇,也是諸羅城的三大古廟之一,見證嘉義地方歷史以及文化信仰中心,目前列屬國定古蹟。
小青 說:
禮拜城隍爺,反省、懺悔自己的罪過。
分享您的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

請各位信眾留下參拜心得時不要透露出個人資訊,也請不要寫到有關於政治、謾罵、色情、商品買賣相關訊息,希望各位信眾可以協助維護討論區風氣,若您需要進行商業訊息曝光,請加入我們廣告刊登使用的官方帳號與我們聯繫。
使用表情符號可能會導致留言出現亂碼,請盡量不要使用,謝謝。

熱門廟宇